您当前位置是: 新闻中心 > 绿金新闻

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待完善 资本流入绿色产业存障碍

2017-04-21  来源:一财网  

....

近年来,有关绿色金融的政府文件多次出台,国家已经正式提出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据第一财经获悉,今年和未来几年主要是落实《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并可能于今年下半年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对于市场而言,目前最大的困惑在于国内外甚至国内本身对绿色金融的标准不一。在昆山杜克大学举办的“2017杜克国际论坛”上,马骏表示,“现在国家发改委准备牵头要搞一个国家绿色项目的目录,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整合一个全国统一的绿色债券目录”,此外还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第三方的绿色债券评估,进一步培育绿色债券投资者等。

然而因担心绿色信贷风险不可控,目前银行做绿色信贷的并不多。同时面临的另一重要问题是,业内预计未来9成左右的资金必须来自社会资本,而大部分社会资本也不愿意投资低回报、周期长的绿色产业。为此,如何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产业引发业内探讨。

绿色金融目录待统一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的第45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在中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8月份,七部委共同发布了上述《指导意见》;今年全国两会上也将绿色金融写入政府报告。

“今年和未来几年主要是落实《指导意见》,里面共有35条,很多有相当的操作性和可落地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举例称,在地方层面的担保、贴息、绿色保险的试点等都会不断推出,此外还有好几个地方基金业也在不断筹建过程中。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今年按照相关部署,将适时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先确定7个行业,7000-8000家重点的排放企业,先进入市场,然后逐步扩大”。

“另外也要有序的推进碳的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市场交易量实际上比现货市场要大很多倍,而且可以强化现货市场的流动性,所以未来也要推动包括衍生品在内的碳金融产品的发展。”马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对于市场而言,目前最大的困惑在于国内外甚至国内本身对绿色金融的标准不一。而就现阶段发展而言,市场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信贷业务方面,即“绿色信贷”。

“现在国家发改委准备牵头要搞一个国家绿色项目的目录,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整合一个全国统一的绿色债券目录,估计未来在国家绿色债券目录基础上,银监会出台的文件对绿色信贷的定义可能也会相应的修订。如果都按照同一个国家级的绿色项目目录来编制不同类型绿色金融目录的话,一致性就达到了提高。”马骏表示。

对于如何降低绿色金融成本,马骏表示,贴息、专业化的担保机制、再贷款等都是鼓励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融资的成本,现在至少有几个地方听说已经开始研究贴息的办法,担保和再贷款则还在探索的过程之中;还有一些比较市场化的降低绿色融资成本的办法,比如绿色债券,如果能够培育更多的绿色投资者,并引入更多的外企来投资绿色债券,同时若能够建立一种国内外均认可的标准,就能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空间。

目前多数银行虽然看好绿色信贷的前景,但做的并不多,主要担心绿色信贷风险不可控。工商银行2015年开始进行的《环境因素变化对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已获得业界认可。据马骏介绍,目前工商银行的环境压力测试已经影响到了该银行的贷款违约率计算,从而影响到信贷的成本,最终影响到信贷的配置。

“环境压力测试目前还没有上升到正式的监管层面,可能要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市场的检验,逐步形成一套监管层面和市场都愿意接受的方法。”马骏称,当前以支持和鼓励的形式,希望更多的银行也探索类似的方法,说不定未来有几家银行做出自己环境压力测试的方法、工具和公式,各家银行的方法可以互相比较和竞争,从而形成在业界达成共识的一套方法。

据悉,2015年中国的绿色债券还处于零阶段,到了2016年,在境内发了2000亿人民币,在境外发了相当于300亿人民币的债券,总量达到2300亿,占到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量的40%,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引导资本流向绿色产业

“过去几年中央占地方所能的绿色投资就是2500亿到3000亿左右,而今后五年,我们中国每年所需要的绿色投资达到三四万亿,也就是说政府所出的钱差不多就是10%左右,还有90%左右的投资必须要来自社会资本,或者叫私营工业的资本。”马骏表示,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到绿色产业。

事实上,目前社会资本对绿色产业的持续性投资还存在诸多阻碍因素。节能一线企业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吴道洪认为,首先,资本规避风险性的本质就是一个障碍,而绿色产业需要依靠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投入的资金也可能带有风险性;其次,绿色产业最本质的优势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但经济效益并不像别的产业有那么快的回报;第三个阻碍因素则是,节能减排产业里面绝大部分为民营中小企业,而中小民营企业轻资产型,不适合做抵押、担保,从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对于这些障碍怎么解决,吴道洪认为,主要靠政府政策的引导,政策不引导,不指定特殊的对绿色产业的奖励、减免、扶持的政策,绿色产业从根本上很难大面积引入民营社会资本。

“上市的时候有没有绿色通道,快速上市,打造明星企业以后,因为它有规模效应,有融资能力,银行也愿意去融,去做并购、发债,这样就把一个规模效应不好的行业规模起来。”软银中国资本管理合伙人华平针对绿色企业上市以及上市绿色企业融资提出了建议。

马骏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其实有一些表述要支持绿色企业上市,但是还没有显性的定义为绿色的通道,也可以做到为绿色的企业上市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指导意见》中也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强化资本市场向绿色产业配置资源。马骏表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国控重点企业中的部分上市公司必须要强制性披露;第二步,上市公司披露或不披露作解释的半强制性措施;最后一步再过渡到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须要披露。“这块的时间表目前正在研究,会推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方案。”马骏称。

华平站在投资风格角度分析认为,要想引导资本进入绿色产业还需要做到,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以投资一个大数据平台,把不同行业、不同的参数都录进来,然后制定出真正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对高新技术的投资扶植,政府资金还是需要用在刀刃上,扶植一些核心技术、明星企业。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建议,市场体系的建设上,要建立环境产权交易市场,先确定配额再执行,“配额不可以太松,要有一点紧,不紧就不值钱,就不稀缺。”此外,鲁政委还提到,银行可以为绿色融资设定更低的风险权重,可以企业的破产当中让绿色的债权有优先售偿的资格,此外,金融机构自身也要加强能力建设。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