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东方金诚: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 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2018-08-07   

....

作者 |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 方怡向 王芳 王璐 闫娜 郗皓

本期要点

上半年绿债发行数量较同期有所增长,发行主体信用级别下沉至A+:2018年上半年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8只,发行规模523.72亿元,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6%,发行主体更趋多元,主体信用级别下沉至A+,近八成发行主体采用了第三方绿色认证。

绿色金融债存续期信息披露程度高:2016年和2017年发行的绿色债券全部进入存续期,披露内容完全符合监管要求的绿色债券占比达到60.5%,其中绿色金融债信息披露程度最高(合规披露超过90%),披露内容也最为完善。绿色企业债、绿色债务工具信息披露程度较低。

上半年绿债发行成本优势显著:2018年上半年境内发行的41只“贴标”绿色债券中(去除绿色ABS、ABN),75.76%具有发行成本优势,较2017年上半年同期增长41.34%,发行利率较同类可比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低3-163bp(平均低45bp),其中绿色企业债发行成本优势较为显著。

一、一级市场情况回顾

2018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更加丰富,主体信用级别下沉至A+,尽管只有一只主体和债项信用级别为A+的绿色债券发行,但在信用风险相对频繁爆发的2018年上半年,A+绿债的发行体现出投资者对绿色因素的重视和风险容忍度的提高。绿色债券产品创新不断出现,首单绿色双创金融可转债、首单绿色债权融资计划、首单绿色扶贫ABS等新品种均于上半年成功发行,并出现首单通过“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发行的绿色债券。银行间市场、绿色金融债依然是绿色债券的主要发行场所和主要类型,发行期限以3年到5年期为主,采用第三方绿色认证仍是主流。东方金诚信(603979,股吧)用依据债券发行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1. 发行数量超去年同期,发行规模有所下降

2018年上半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48只,规模523.72亿元。境内主体在境外发行4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合人民币137.30亿元。中国境内外发行绿色债券规模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13.50%(1)。上半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数量较去年同期(38只)增长26.00%,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741.90亿元)减少29.40%,单只绿色债券平均发行规模远低于去年同期。2018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新发行债券规模为20.53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新发行债券总发行规模的0.26%,低于去年同期的0.40%。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2. 发行场所趋向多样,银行间市场仍占优势

从表1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仍是绿色债券主要发行场所,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过半,但随着越来越多非金融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融资,交易所市场发行绿债的数量和规模都较2017年有所提升,并出现首单通过“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发行的绿色债券。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3. 绿色金融债份额下降,债券类型更趋均衡

2018年绿色债券类型更趋均衡化,尽管绿色金融债在发行数量、规模和平均单只规模仍占据优势地位,但其发行数量已降至四分之一。发行数量占据前三位的为绿色金融债、绿色中期票据和绿色企业债,有更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到绿色债券的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债券发展速度与2017年下半年基本持平。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4. 发行期限以3到5年期为主,近八成采用第三方绿色认证

发行期限来看(2),2018年绿色债券期限在2年-15年之间,以3年期为主,3年期到5年期合计占比达75.61%,绿色债券整体仍以中期为主。从采用绿色第三方评估认证情况来看(3),2018年采用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债券占比达78.57%,与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5. 债项及主体级别下沉至A+,AAA级别仍占比最大

从债券和主体等级来看,2018年主体和债项级别下沉至A+,尽管只有一只主体和债项信用级别为A+的绿色债券发行,但在信用风险相对频繁爆发,“AAA级买不到,AA级卖不掉”的2018年上半年,A+绿债的发行体现出较低信用级别主体参与绿债市场的热情,以及投资者对绿色因素的重视和风险容忍度的提高。整体看,AA+级别以上仍占绝对优势,对应37个发行主体中,除农发行政策性银行外,AA+及以上级别占比75.68%,对应41只债券(4)中,债券级别AAA级的占比60.98%,整体绿色债券信用等级依然较高。

6. 发行主体以地方国企为主,所属行业城商行占比大

2018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覆盖地方国有企业、公众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其中,地方国企发行27只绿色债券,占比65.85%。从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行业类别来看,38个发行主体中涉及26个行业,其中城商行7个,基础建设4个,农商行、多元金融、电力各2个,其他多个行业各1个。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7. 发行地域遍及16省,江浙粤三省合计发行数量占据全国绿债发行的半壁江山

2018年上半年发行绿色债券的45个发行主体,分布在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在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方面,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发行数量占据前三位,三省发行数量占全部16省的45.8%。在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方面,北京市依然排在第一位,占比21%,但和其他地区相比,优势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018年之前,全国共计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过绿色债券,2018年上半年没有突破这个地域范围。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二、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回顾

1、绿色债券现券交易规模

2018年上半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在二级市场现券交易额累计达980.96亿元,同比增长45.60%。从现券交易额走势来看,除二月份因过年导致交易额大幅下降,其他月份交易额基本保持在150亿-200亿附近,并呈上升趋势。经过两年时间的积累,二级市场绿色债券交易规模已经超过同期绿债发行规模的两倍。无论从发行规模还是二级市场交易规模,绿色金融债皆占据主导地位,其发行规模占比达47.38%(5),现券交易比例达72.54%,交易活跃度很高。绿色中期票据和绿色公司债交易规模均达到百亿级,上半年现券交易额占总体分别为11.35%和13.78%。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2、交易活跃度分析

2018年1~6月境内192只“贴标”绿色债券中,共101只债券在二级市场进行现券交易,发生交易的绿色债券占绿色债券总上市只数的52.60%。除二月份绿色债券现券交易比例较低外,其余月份绿色债券现券交易比例均在30%左右。

总体而言,2018年上半年绿色中期票据交易活跃度最高,现券交易只数占发行只数比例超过50%,绿色金融债、绿色企业债交易活跃度比较稳定,现券交易只数占发行只数比例基本稳定在30%-40%。绿色公司债和绿色PPN交易活跃度较低,现券交易只数占发行只数比例在10%左右。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三、信息披露

自2016年开始,绿色债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有192只进入存续期。考虑不同券种信息披露要求和周期不同,并且大部分2018年发行的绿色债券还未进入披露期,此处只统计2018年之前发行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情况。

根据东方金诚信用从Wind上收集的信息统计,2016年和2017年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52只,去除“G16唐新1”、“G17首Y1”等18只未公开发行的债券,剩余134只债券中有99只进行了信息披露(6),其中81只符合监管部门所有披露要求,占统计债券总数的60.5%。其中绿色金融债和绿色公司债信息披露工作完成较好,超九成绿色金融债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绿色评估认证或鉴定。相比2017年,披露报告质量显著提升,尤其资金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得到明显改善。不足之处在于,绿色企业债和绿色债务工具信息披露程度较低,需监管部门、发债企业对相关工作加强重视。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从不同券种来看,绿色金融债信息披露工作最为完善,超过90%的绿色金融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要求,每个季度向市场披露自己使用情况,每年4月30日之前披露上一年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并且九成以上的绿色金融债还聘用了第三方机构,对债券存续期资金使用、绿色项目、环境效益等情况进行评估认证或出具鉴定报告。绿色公司债信息披露程度较高,66.7%的绿色公司债按照《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了信息披露工作,并且在披露报告中对绿色项目进展及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绿色企业债、绿色债务工具信息披露程度较低。

整体而言,相比2017年,绿色债券披露内容质量明显提升,大部分项目除了常规披露公司财务信息、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外,对资金未来投向计划、绿色项目进展情况、环境效益预期等也进行了说明。未来需要加强对绿色企业债和绿色债务工具的监管,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规范和完善二者对资金使用、绿色项目进展和环境效益的披露。

四、绿色债券发行成本分析

下文通过比较绿色债券与其发行当月同类型、同期限、同级别(7)的债券(以下简称“同类可比债券”)观察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是否具有优势。

2018年上半年境内发行的41只(8)“贴标”绿色债券中,共有33只绿色债券具有同类可比债券(9),其中25只(占比75.76%)绿色债券具有发行成本优势,同比增长41.34%(10),其发行利率较同类可比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低3-163bp,平均低45bp(11),绿色债券具有显著发行成本优势(见表5)。

从发行人企业类别、主体级别和债券类型三个方面对2018年上半年发行的33只具有同类可比债券的“贴标”绿色债券进行分析,绿色企业债以及主体级别为AAA的企业融资成本优势明显,具有融资成本优势的绿色债券占比均超过85%;其次是地方国有企业及中央国有企业,其中超过八成的绿色债券具有融资成本优势。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绿色金融 | 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持续增长,发行成本优势显著

五、重点政策&市场动态

1.央行规范绿色金融债存续期信息披露,证监会强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力度进一步加强

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环境信息披露是防范“漂绿”风险、保障绿色金融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3月1日,央行发布《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同时还发布了《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规范》以及信息披露报告模板,要求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季度报告应重点说明报告期内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并要求发行人在年度报告中对报告期内投放的绿色项目情况进行披露。6月15日,证监会就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规强调绿色发展和理念扶贫,明确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随后6月22日,证监会通报了依法惩处的上峰水泥(000672,股吧)和山西三维(000755,股吧)等两起上市公司隐瞒重大环境污染信息案件,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对重大环境污染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执法高压态势。

东方金诚信用认为】此次央行针对我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绿色金融债融资时投放项目不确定的特点,对绿色金融债存续期的信息披露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强调披露绿色项目情况和典型绿色项目案例的详细分析,提升了信息披露透明度,进一步规避“漂绿”风险。证监会新修订的《准则》首次将绿色发展和扶贫纳入其中,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和扶贫等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此前证监会已于2017年底对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进行了统一修订,明确要求重点排污单位的公司要强制披露排污信息等,其他公司执行“不披露就解释”原则,证监会还表示将在2020年12月前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强制环境信息披露成为发展趋势并有了明确的时间表,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有利于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完善公司治理,培育绿色投资者。

2. 央行将试点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并纳入MPA考核,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被纳入MLF担保品范围,绿色金融业务有望加速发展

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探索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2月9日银监会披露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信息,从2013年末的5.20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绿色信贷规模实现稳步增长,环境效益逐步显现,质量整体良好,不良率远低于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6月1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并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近日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将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纳入其中。6月12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表示,在试验区实践基础上,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制定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方案,近期即将发布并试点。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已将银行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目前宏观审慎评估(MPA)中绿色金融主要考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情况,体现在七大项中的信贷政策执行大项。下一步,随着人民银行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更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绩效将纳入MPA。

东方金诚信用认为】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纳入MPA考核和MLF担保品范围,将激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发放绿色信贷,引导资金流向绿色环保产业,扩大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业务范围,有利于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将督促金融机构完善自身的绿色信贷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绿色信贷项目筛选、信息披露等各项制度以及绿色信贷流程和内控管理,有利于从业人员了解绿色信贷政策,抑制“两高一剩”、落后产能的贷款情况,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作用。

3.上交所发布绿色金融愿景与行动计划,上交所与卢交所启动绿色债券信息通,引导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随着我国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绿色金融正从顶层设计不断传导到市场各利益相关方,从上到下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金融体系的逐步绿色化。上交所作为绿色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在不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4月25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绿色发展 推进绿色金融愿景与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加快推进建立资本市场绿色金融相关标准,稳步创新和开发相关绿色金融产品,逐步培育和壮大绿色投资者群体,拓宽绿色产业直接融资渠道,力争成为在绿色金融领域世界领先的证券交易所。6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举办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正式启动绿色债券信息通,此前2017年6月起,上证绿色债券系列指数在卢交所同步展示,此次绿色债券信息通更进一步,将上交所绿色债券具体信息在卢交所官网及其环保金融交易所等信息平台展示,为国际投资者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高效透明的渠道,便利国际投资者配置优质的人民币绿色资产,进一步引导国际资本流向绿色产业。

【东方金诚信用认为】上交所《愿景与行动计划》以及与卢交所启动绿色债券信息通是落实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绿色顶层战略的一个重要行动方案,绿色金融正从顶层设计不断传导到市场各利益相关方,从上到下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金融体系的逐步绿色化。东方金诚信用认为,《愿景与行动计划》的发布将在促进金融市场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债券发行以及绿色金融市场的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将配合证监会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帮助资本市场识别绿色企业;在支持绿色债券发行方面,随着交易所市场对绿色债券标准和规则的不断完善,对绿色债券发行上市的优化安排和利好政策引导,社会责任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等创新产品的推出,以及对绿色ABS产品基础资产范围不断拓展,会有更多的实体企业和其他主体选择交易所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在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方面,通过与卢交所实现绿色债券信息通,将绿色证券优先纳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互联互通领域,有利于吸引境外责任投资者,引导国际资本投资国内的绿色金融产品,能够有效填补中国绿色资金缺口,推动资本市场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4. 中国环境保护税迎来首征,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将提速

环境外部性的内生化是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有利于督促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七部委《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税种,自此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4月1日到18日,是我国环境保护税的首个征期,各地税务机关已经识别认定环保税纳税人26万多户。随后,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东方金诚信用认为】环保税法的征收及《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严控高污染高耗能新增产能,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环保税法和《行动计划》分别从正向和负向激励两个方面,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倒逼传统企业加速进行绿色转型升级,调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加大环保投入,促使环境外部性内生化。对于个人而言,环保税法和《行动计划》有利于宣传推广蓝天碧水绿地的美好生态环境愿景,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与积极性,切实发挥好公众的督促作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达成。

六、绿色债券发展展望

目前,绿色债券在国内绿色金融领域已初具规模。根据东方金诚信用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境内市场“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数量215只,发行规模4943.22亿元,成为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发行大国。2018年以来,央行将绿色金融纳入MPA考核,并且决定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这些举措无疑会进一步刺激绿色债券的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东方金诚信用认为,未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发展:

一是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绿色项目或绿色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为标的资产,募集资金用于绿色产业的结构性融资产品。绿色资产证券化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债券评级与主体评级分离,摆脱企业甚至资产本身信用条件的限制,不但能够降低企业融资的门槛,还可以帮助信用级别较低的发行人取得高信用级别的融资成本。根据东方金诚信用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绿色资产证券化的发行项目达到21个,发行规模265.68亿元。随着我国对资产证券化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未来绿色资产证券化还将持续增长。

二是可持续发展债券。2017年6月,ICMA发布了《可持续发展债券指引》(2017),明确了可持续发展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绿色和社会项目融资与再融资的一种债券融资工具。据悉,全国首单可持续发展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已成功发行,此外,中国银行也已成功发行中资银行境外首笔可持续发展债券。随着责任投资理念的普及,可持续发展债券将会为责任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选择。

三是绿色扶贫债券。扶贫债是指募集资金用于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偿还精准扶贫项目借款或者补充精准扶贫项目营运资金的债务融资工具,而绿色扶贫债则兼具绿色效益和扶贫效应。根据东方金诚信用统计,自2016年至2018年6月末,我国债券募集资金用途涉及扶贫项目的债券共444只,发行规模累计达24756.29亿元。预计未来国家会出台更多利好扶贫债的政策措施,金融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债发行规模将持续增长。

注:

[1]根据CBI的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737亿美元。

[2]剔除绿色资产支持证券

[3]剔除私募等公开渠道没有查到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

[4]此处去除了农发行发行的2只利率债,“17农发绿债01(增发)”和“17农发绿债01(增发2)”,非公开发行的3只私募债“G18华友1”、“G18湖州1”、“G18天成1”.非公开发行的1只PPN“18融和融资GN001”,以及1只非公开发行的ABN.

[5]剔除资产支持证券

[6]发改委目前对绿色企业债的信息披露未做强制要求,现存绿色企业债均未披露项目及资金相关情况。

[7]此处优先指债项级别,若无债项级别相同的同类债券,则以主体级别为主。

[8]此处去除了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

[9]剔除了8只无同类可比债券/信用等级信息未知的绿色债券:“G18临港1”、“18临海农商绿色金融债”、“18河钢绿色债/18河钢G1”、“18四会农商绿色金融01”、“18武汉地铁绿色债01”、“18国轩绿色债01”、“17农发绿债01(增发)”、“17农发绿债01(增发2)”。

[10]2017年上半年发行的36只“贴标”绿色债券中,有18只具有同类可别债券,其中8只(占比44.44%)具有发行成本优势。

[11]为避免极值影响,此处采用样本数据中的中位数。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