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绿金案例 > 国内案例

转型金融案例汇编连载 | 兴业银行宁波分行落地浙江省首笔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2025-11-16   

....

案例十五  兴业银行宁波分行落地浙江省首笔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一、基本情况

宁波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石化产业占宁波工业总产值比重超20%,现有规上石化工业企业280余家,是宁波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的领头羊,目标是2025年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作为全国最早一批提出发展“绿色石化”的化工园区,宁波石化开发区2018年7月牵头起草了国内《绿色石化园区评价通则》团体标准,推动宁波石化产业集群向绿色化、融合化、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由于现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没有石化行业绿色转型的直接认定标准,因此传统石化行业较难得到充足的绿色信贷支撑,面临着较大的绿色转型压力。

浙江某新材料有限公司属于石化行业企业,自身减排动力充足,企业下游客户对企业产品的碳效能也提出了量化要求,碳足迹更优的产品利润空间更高。因此,该公司在节能减排技改上进行大量投资,面临较大融资需求。兴业银行宁波分行积极发挥绿色银行优势,深入参与石化行业绿色转型,第一时间了解企业需求,从“绿色运营”的角度,联合浙东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模式,为企业提供绿色贷款支持,找到了可复制推广的新路径。

二、创新亮点

(一)主动创新,运用融资新方式

近年来,兴业银行宁波分行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接触产品碳足迹概念,还创新使用碳减排挂钩贷款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落地全系统首个“零碳工程”项目。在这些新场景、新生态、新产品的运用中发现“挂钩锚定”环境绩效指标方式的独特优势。以“挂钩锚定”环境绩效指标的方式将贷款利率等融资条件与借款人减污降碳、单位能耗、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对募集资金用途的限制更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绿色贷款的局限性,有助于支持碳密集企业的可持续转型发展。

(二)多方合作,打造服务新方案

兴业银行宁波分行联合浙东环境能源交易所,使用三年期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该企业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兴业银行宁波分行结合与客户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广泛沟通,决定将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利用”“单位产品节水量”“碳减排量”作为关键绩效目标,并设置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值。同时,邀请浙东环境能源交易所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就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的关键指标选取、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的设置、计算、验证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开展独立评估,并在贷款存续期间持续跟踪核验。

三、取得成效

兴业银行宁波分行于2024年3月、4月分别发放了2.4亿、3.6亿合计6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该笔业务成为全省首单落地的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专注用于该企业低碳生产运营。兴业银行宁波分行给予该企业三年期3.X%的优惠利率,开展为期3年的绩效评估,若绩效目标在贷款期限内达到相应目标值,则维持该利率;若未达到相应的目标值,则实施4.X%的较高贷款利率水平。若绩效目标达到相应目标值,该笔贷款为企业每年节约利息成本180万元左右。

四、推广条件

(一)借助第三方机构进行本地化转换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创新利用可持续发展挂钩融资助推企业低碳转型。兴业银行宁波分行在借鉴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浙东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就“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及其评估论证方法学进行本地化、适格化转换。

(二)结合石化行业特点选取挂钩指标

“余热余压利用”技术是石化行业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兴业银行宁波分行使用中期流动资金贷款,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生产工艺、量化“余热余压利用”以及设置单位产品能耗比较参数的方式,成功破解了石化中间产业企业与监管口径绿色贷款认定标准之间的差异,再结合外部独立评估及每年一次的核验报告制度,实现了可复制推广的绿色石化+绿色贷款作业路径。

(三)结合外部评估节约企业转型成本

兴业银行宁波分行还将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与企业自身环境信息披露、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做了有益结合,让客户通过一次外评完成全部自身碳排放数据梳理,节约企业人力物力成本,帮助企业更加专注主业经营,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系统化地向绿色转型升级。

五、展望与建议

该项目中,金融机构积极与工程师专家们沟通了解石化行业中的减污降碳技法,并与第三方机构就“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及其评估论证方法学进行本地化、适格化转换,有力促进金融机构转型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转型项目落地。值得借鉴的经验如下:

(一)强化转型金融产品创新

石化企业在低碳转型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传统贷款模式无法满足其需求,导致企业转型过程中资金链紧张,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制定更加灵活的贷款方案,如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以解决石化行业转型中的资金难题。

(二)强化转型金融支撑体系建设

推动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提升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机制调整,更应不遗余力地加强转型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并培育能够提供碳项目开发、碳核算、碳咨询、碳培训等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助力打通转型金融各环节服务瓶颈。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