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是: 研究成果 > 政策研究

马骏:金融投资也应该关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1-07-31   

研究关于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这是一个新议题,但是有望在未来几年形成国际共识。....

2021年7月5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主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再次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是在2014年,在那次论坛上,我主持了几个绿色金融的研讨活动,在活动当中我提出要发起绿色金融工作组这么一个设想,当时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的同意。

一个月以后,2014年的8月份,这个小组就在人民银行行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这个小组起草了关于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14条建议。后来,这些建议大部分都写进了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以后的七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所以贵阳论坛在启动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早期发挥了关键的催化作用。在此,我想向贵阳论坛的主办方表示感谢和敬意。

因为今天论坛的其他领导嘉宾都讲到了许多国内的绿色金融的进展情况,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简短地汇报一下国际方面的一些进展,尤其是中国深度参与的一些国际合作。

首先是G20。大家知道中国在2016年担任G20主席国,当时我们就提出要在G20平台下推动形成全球的发展绿色金融共识。那么当年中国就启动了叫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我有幸担任这个小组的共同主席,小组延续了三年,在2016年到18年期间,推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绿色金融的全球的共识和倡议,包括要绿化银行体系、绿化债券市场、绿化机构投资等等。此后的两年,就是2019~2020年,这个小组没有延续。

今年情况不一样,意大利作为今年的主席国,他们主动提出要请中国和美国来担任小组的工作主席,而且要把这个小组升格成工作组。美国也在今年年初重新加入了巴黎协定,所以整个氛围更好。过去几个月,这个小组已经开始正式运作,我有幸再次代表中国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小组的共同主席,跟美方一起合作。

今年G20的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准备设置4个议题,第一是要建立关于G20可持续金融的路线图,这份路线图将会指引G20在未来5年的相关工作,另外三个议题是今年的工作任务,包括要推动提升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可比性和一致化,要推动相关的信息披露标准的一致化,也包括如何强化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巴黎协定方面的作用。

我想提到的另外一个国际合作机制叫NGFS,全称叫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这个网络是在三年多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7个国家的央行共同发起的,现在已经扩展到囊括了90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和央行的这么一个国际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下,设立了很多工作组,有的是在做宏观气候的压力测试,有的在推进金融机构的环境压力测试,有的在研究支持绿色金融货币政策。我有幸在前两年担任了监管工作组的主席,推动形成了在金融机构环境压力测试方面的一些工具和方法的共识。

今年我担任这个网络的研究组主席,牵头在研究关于生物多样性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这是一个新议题,但是有望在未来几年形成国际共识。也就是说金融体系不仅仅应该关注投资对气候的影响,同时也应该关注投资行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为人类活动尤其是投资活动正在产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巨大破坏,而这些破坏会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导致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并带来金融风险。所以我们研究课题当中希望要提出金融体系——包括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如何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具体建议。

最后简单说一下IPSF,全称叫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Sustainable Finance,这是两年多以前中国和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共同成立的国际平台,希望借此来推动绿色金融方面的国际合作。在这个平台之下,中欧共同发起了一个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工作组,我担任了中方的主席,跟Marcel Haag(欧盟DG FISMA的官员)共同来主持这个小组。我们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要开发一套中欧共同认可的可持续金融的界定标准,有望在今年取得初步的成果。我们把这套标准叫做common ground taxonomy,既符合中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也符合欧盟的可持续金融的标准。未来这套共同标准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被金融机构和发行人所采用。比如说中国有机构要到欧洲去发绿债,以后就可以用这套共同标准,欧洲机构要到中国发熊猫绿债,也可以用这套标准。第三方比如说某个经济体的监管部门,想用这套标准作为他们自己的标准也是可以的。这些共同标准的出台和运用有助于推动跨境资本的流动,尤其是绿色资本的跨境流动,也有助于降低绿色金融识别成本以及交易成本。

我就讲到这里,再次感谢主办方给我的邀请,也预祝今天的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通知公告

研究专栏